恩施咸豐微幫
時間:2016-12-16意向客戶:


- 品牌名稱:微幫平臺
- 認證狀態:已認證
- 恩施咸豐微幫微信號:aaa992878
- 所在地區:湖北省
- 加盟狀態:招商中加微信aaa992878搶占名額
- 粉絲數量:
- 恩施咸豐微幫廣告價格:
恩施咸豐微幫簡介
咸豐縣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轄縣,湖北西大門??h名取“咸慶豐年”之意,古有“荊南雄鎮”、“楚蜀屏翰”之譽。位于鄂、湘、黔、渝四?。ㄊ校┻厖^結合部,距州府所在地恩施98公里,距重慶市黔江區53公里。地處武陵山東部、鄂西南邊陲;扼楚蜀之腹心,為荊南之要地??h政府駐高樂山鎮。
咸豐縣國土總面積2550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積4.4萬公頃。平均海拔800米左右。轄10個鄉鎮一個區,263個村,總人口36.4萬人(2013年數據),有土家族、苗族、朝鮮族、東鄉族、蒙古族、畬族等少數民族。

周朝以前屬蠻夷國。周期初年是巴子國的地方,以后是子國地;戰國是楚國巫郡的地方;秦朝屬黔中郡;漢朝屬武陵郡;東漢合到南郡;三國到晉朝屬建平郡管轄;齊梁時屬宜都郡管轄;北周時期,咸豐、來鳳、宣恩三個縣稱烏飛縣;
隋朝時期,咸豐、來鳳兩縣稱開夷縣,屬施州管轄;唐朝將州改為郡,取消開夷縣設清江縣(包括恩施、宣恩、來鳳、咸豐、利川),五代又劃咸豐、來鳳兩縣為感化州。宋朝為,富州地,后改為羈縻柔遠州,初名懿州,后改為安定州。

元至元三十一年(公元1294年)改州設散毛府;至正六年(公元1346年)改為散毛寨,同時設置唐崖司、龍潭司、金峒司。
明洪武五年(公元1372年)定其地,七年(公元1374年)割散毛司地之半(今咸豐縣龍潭河以南地)設大田軍民千戶所,轄大旺、龍潭、唐崖、金峒、西坪各司地;二十三年(公元1390年)置大田軍民千戶守御。
清雍正十三年(公元1735年)改土歸流,將大田軍民大戶所及唐崖、龍潭、金峒、西坪各土司地共設一縣,經湖廣總督邁桂奏請清世宗皇帝欽定為咸豐縣,蓋取“咸慶豐年”之意。(根據《嘉慶重修一統志》:從雍正十三年(1735)設置咸豐縣,到咸豐元年(1851)咸豐帝登極,咸豐縣比咸豐帝早116年。因此,咸豐帝與設置咸豐縣無關。)

民國元年(1912年)廢府存縣,直隸于??;民國四年(公元1915年)屬荊南道;十五年(公元1926年)屬施鶴道;十六年(1927年)廢道復隸于??;民國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屬鄂西行政委員會;二十一年(公元1932年)改為第十行政督察區;民國二十五年(1936年)4月16日,改為第七督察區專員公署,至三十八年(公元1949年)咸豐均屬之。
1949年11月11日(農歷已丑年九月二十一日)縣城解放,咸豐縣人民政府隨之成立,隸屬湖北省恩施地區行政公署(原為恩施地區專員公署)。
1970年,屬恩施地區。
1983年,屬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
1993年,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
行政區劃
咸豐田寨河自然風光
2010年底,咸豐縣轄5個鎮、5個鄉,5個居委會、263個村委會。
下轄鄉鎮有高樂山鎮、忠堡鎮、甲馬池鎮、朝陽寺鎮、清坪鎮、丁寨鄉、尖山鄉、活龍坪鄉、小村鄉、黃金洞鄉。
人口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咸豐縣總人口363710人,其中:高樂山鎮73764人,忠堡鎮15633人,甲馬池鎮17145人,朝陽寺鎮14259人,二仙巖鎮8340人,清坪鎮45378人,丁寨鄉30288人,楊洞鄉35472人,大路壩鄉9213人,尖山鄉39529人,活龍坪鄉29348人,小村鄉20588人,黃金洞鄉24753人。[3] 截至2013年,總人口36.4萬人。[3] 咸豐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縣,全縣18個民族,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5%。
民族
主要民族有土家族、苗族、侗族、朝鮮族、回族、東鄉族、蒙古族、畬族、滿族、布依族、彝族、羌族、瑤族、高山族、壯族、傣族等少數民族。
推薦平臺